90后大学生创业者在中国今天浮躁的创业环境中数见不鲜。创业失败后不甘寂寞卷土重来者不在少数,以致于形成了这样一个词:连续创业(失败)者。
真正能在创业失败后拥有自知之明,选择不再创业,加入大公司,沉下心来,反思自我的年轻人在今天反而成为了一种可贵的稀缺。
罗勇林,94年生,黑龙江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大三学生。上次与他联系时还是7月下旬,那时他还在做一款名叫“聘爱”的90后的婚恋APP,但他创业维艰,几乎已到放弃边缘,每每联系都是杳无音讯。
他曾经羡慕余佳文,也希望能像“脸萌”的郭列一样做一款“现象级”产品,获得千万投资,实现“一夜暴富”。直到上周末,他才告诉笔者,他已经以一名产品实习生的身份进入百度贴吧事业部,他希望沉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
罗勇林的故事,可能是这个所谓“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中国大地上最朴素的大学生创业教材,其中的逻辑和教训可能值得所有怀揣一夜暴富梦想的大学生去深刻反思。
豪情万丈,一学期连续三次败北
罗勇林自认为是一位“骨子里的创业者”。当笔者问及何为“骨子里的创业者”时,满怀豪情的他似乎仍有些支支吾吾。
思考再三后,罗勇林告诉笔者,早在高中阶段,他就下定了创业的决心。这一决心并非来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而是高中应试教育一板一眼的压迫。或许,“创业”二字可以给他带来“叛逆者”的标签,让他对应试教育做出反抗。
不管怎样,步入大学校园的罗勇林迎来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大一开始创业,但第一个学期就先后做失败了3个项目,分别是借钱炒股、开淘宝店、硬件发明。回头看那些项目,罗勇林用了“都挺扯的”这四个字来形容。
但正是这些“都挺扯的”项目,为他找到到了一直陪伴自己的创业伙伴,也给大学生活留下了宝贵的记忆。在经历N个项目的连续失败后,罗勇林团队在去年年底开始规划“聘爱”这款校园恋爱交友应用。
无疾而终,短短三月就陷入绝境
这次创业,无论是从影响范围还是复杂程度来看,都达到了罗勇林团队挑战的高峰。
罗勇林团队去年就做出了“聘爱”的 网站版,并参加了IDG举办的校园创业大赛。后来,IDG通知他们,“聘爱”进了全国50强,可以到北京参加决赛。那次比赛之后,罗勇林团队就放弃已有的盈利业务,决心专注做“聘爱”,并在年底,拿到了10万元种子投资。
恋爱社交App“聘爱”为了帮助用户找对象,用了一种近乎简单粗暴的方法:招聘。用户可以在这个应用的“招聘会”上发帖招聘爱情,找男朋友称之为“聘夫”,找女朋友则是“聘妻”。如果看到有合适的“招聘”,也可以“投递简历”。简历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星座、城市、学校等。
“聘爱”今年4月正式上线后,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积累了4万用户,而在罗勇林团队主要活动的黑龙江地区,罗勇林团队通过各色校园推广活动积累了3万用户,团队高峰时期人数高达近30人。
今年7月,罗勇林团队利用暑期来到北京创业,在一些创业类媒体上得到了集中报道,并且开始寻找新一轮融资。
然而,在会见30余个投资人都无疾而终后,罗勇林团队陷入了绝境。一次次投资人的打击让他明白了,“聘爱”是一款不靠谱的产品。
三大反思,直面万众创业的泡沫浪潮
今年8月,罗勇林经过艰难的挣扎之后,选择放弃创业项目。面对过往创业经历,罗勇林陷入了深深的反思。经历了几周的痛苦挣扎,回顾过去的三年后,罗勇林写下了一篇名为《90后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的文章,讲述了自己创业过程以及失败的经验教训。
罗勇林文章里这样一段话让人沉思:或许有人认为创业失败很丢人,但是如果我不敢说出来我会觉得更丢人。这些年看了那么多失败案例,这回终于轮到我们了~哈哈!
罗勇林的坦然让人心酸,但更让人看到,一位94年创业者在面临创业泡沫时的成熟与冷静。
1、疯狂浮躁,每日想着一夜暴富
罗勇林最初深受媒体的影响真的以为靠想法就能出去融资,最后经过失败我清醒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的。
罗勇林说,“我承认我也疯狂过浮躁过,甚至曾经每天想着如何超越扎克伯格,余佳文以及温成辉,但事实并没有。”
拿过种子投资,产品上线后做到了4万用户量 ,安卓,IOS,Web都上线了,被各大媒体多次报道,产品都有了,数据也还可以。这个看似美满的结果曾经让罗勇林认为自己无限接近那个梦想——做一款“现象级”产品,实现“一夜暴富”。
但是互联网创业不是做一个APP就可以成功的事,之后投资人的冷眼和拒绝把他的梦想击的粉碎。他甚至心里默默把拒绝他的投资人看作是“傻逼”。但他自己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产品乃至是团队都存在硬伤。
2、无商业化,现象产品终要失败
罗勇林坦承,他在看了无数90后创业者的成功故事之后,曾经羡慕余佳文,也希望能像“脸萌”的郭列一样做一款“现象级”产品,获得千万投资,实现“一夜暴富”。
而经历面谈30余个投资人,和上百个投资人微信交谈的过程后,他终于明白,互联网很多信息都是未加过滤的夸大的,要学会理性分析,不要光看热闹要仔细思考背后的原因。不要被现象级产品所迷惑,一个产品最终还是要商业化的“现象级”产品无法商业化的话,终要失败。超级课程表、脸萌、足迹、无秘这些短时间内爆红的产品都是难以商业化的产品,即使用户体量庞大,也难以取得成功。他甚至直言,这也是他当初决定做聘爱的时候没有看透的事,“聘爱”正是一款无法商业化的产品,必然会遭受投资人的冷遇。
3、保持清醒,不可为创业而创业
罗勇林最后的教训则是,互联网浮躁浪潮下,不要为创业而创业。这种创业思维只能称作是“瞎创业”。
他从来不反对创业,因为在这种浮躁中总会有成功走出去的,但是要做好当炮灰的准备,不管怎样都会有很多收获的,切记控制风险。不要总喊着创业却不创业,要创业就去创业,以最小的成本去试错去验证是否靠谱,要么就老实上班积累沉淀。
罗勇林透露,真正决定放弃“聘爱”的前几天实际上已经找到了有投资意投资的人,投资金额高达100万元。而他主动把项目存在的问题都说出来了,并且建议他们理性投资,“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我的项目不是用投资来解决问题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死掉是早晚的事,我不想浪费自己的青春去坑别人的钱去换来光环。”
当问及为何会在百度贴吧的实习与100万融资之间选择实习时。他显得可爱而又现实:
因为大三暑假一般都到了寻找实习的阶段,他不能为了自己而让团队和自己一起“瞎创业”。而他的团队中有3人利用暑期已经进入了BAT级别的互联网公司实习,“我想在百度好好锻炼,或许有一天我会进入百度管理层,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创业者!”
后记:
这次的创业,无论是争取融资、产品管理、团队管理、战略判断各方面都让罗勇林有了全方位的提升。一直以来的创业经历也弥补了罗勇林的学历缺憾,让他成功进入百度贴吧事业部实习。
由于“聘爱”还有几千活跃用户,也出于团队感情,团队成员一致希望能够保留“聘爱”。“聘爱”已宣布成为公益项目,罗勇林和他的核心团队8人依旧租住在北京一间两室一厅的出租屋内,维系“聘爱”日常运营。
罗勇林在《90后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这篇文章里最后说道:
我和大家决定一起等待几年后的下一次的创业,在互联网热度顶峰的时候我和我的团队选择了沉淀,不想为了融资而创业。或许下一个项目可能做的不是互联网,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和我的团队在一起没有什么可畏惧的。
(文/吴俊宇)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vicken.net/5879.html
- 转载请注明: vicken 于 vicken电商运营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