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
2014年11月11号。双11的第六年。我在淘宝城中央控制室看实时数字大屏。1分11秒,交易额突破1亿元、3分钟突破10亿元、14分钟突破50亿元、38分半钟突破100亿元。大家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交易额就过了100亿。而2013年的双11用了五个多小时才完成100亿。这一次的双11有三个感觉。
第一个感觉是非常顺利。2012年的双11量上得非常快,但阿里巴巴对此的技术准备还不充分。那年“双11”,前半小时产生的访问量超出了所有人预期:短短二十分钟之内,上千万的消费者排队等待付款,对服务器的压力冲垮了各银行的网上支付体系,网银陆续崩溃,数百万笔交易骤然停止。五个小时后,各系统才恢复正常。2013年,我们进行了全面系统升级,排除所有可能招致宕机的隐患,并进行了多次预演。但系统还是出现了种种不稳定。到了2014年,第一个感觉是特别顺,什么都非常顺。系统,物流,服务等都很顺利。
第二个感觉是,那种势能非常大。当时超出了每一个人的预期,虽然大家对2014年的双11有很多期望,但那种势能还是让我们感觉震撼,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电子商务,虽然说很有信心,但那一刻还是被震撼到了。
第三,是对生态系统的敬畏。那时候觉得生态系统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节奏,所有人配合得很好,包括无数的卖家、消费者和快递员。第一单不到两分钟就送到了消费者手上,这是自发的配合。更确切地说,这是生态的力量,也是阿里一直想推动的,生态发展的结果。
到“双12”又不一样——万能的淘宝有很多不同的玩法。特别是O2O,正汹涌而来,大家已有清晰的感受。把去年的“双11”和“双12”放在一起看,电子商务很可能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历史。
从淘宝GMV的发展来看,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一个拐点是2008年。在不到五年的时间淘宝做到了1千亿;而全国零售的第一名国美,当年销售额也只有1千亿出头。但在随后短短的五年内,淘宝在2013年冲到了1万亿,这是又一次大发展。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品牌商大规模加入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各种B2C网站的兴起以及各大平台的竞争,推动了整个B2C的大爆炸。电子商务占中国零售的比例,2014年已经达到10.6%,超过了美国电子商务占零售的比例。
电子商务正在进入第三个黄金发展阶段。中国已经历了十几年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不过到今天为止,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冲击其实还是局部的、有限的、割裂的,大致是在广告、零售、物流等领域产生了部分冲击。未来互联网对物流、采购、生产、供应链所有的环节会产生更激烈、更根本的冲击和改变。什么是电子商务?只有当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互联网上闭环实现的时候,那才是电子商务,但那个时候我们已经不叫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商业的基本模式。我们看到真正的未来,是怎样在互联网的平台上重构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而新的商业核心的概念就是生态,这是传统的工业时代不具备的能力。
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革命
中国的发展促进互联网的演进,互联网的演化催生传统商业的革命,并带来大众创新下的经济繁荣。
过去十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从2003年的近8千万(全国人口的4.6%)增加到2014年的6.5亿,增长八倍。现在的网民规模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几乎是美国总人口的一倍。“双11”的奇迹,以及中国电子商务的超常规发展,主要归功于中国经济的崛起,并非阿里巴巴一家公司所能单独成就。
现在,随便去全国任何一座城市,在地铁或公交车站都看得到各个电商平台的广告。回想12年前淘宝诞生之际,网上零售——在一个网站上,从远在千里的陌生人手中,买一件网页上展示的商品,而且在网上付款——对于绝大部分的中国人而言,是个多么神奇的念头!不过几年时间,人们的犹疑已恍如隔世。电子商务已植入了人们的心里,如今已成为了中国消费格局的重要部分。
中国电子商务的超常增长,源于传统零售业的羸弱。
在欧美国家,电子商务基本是锦上添花,往往不过是成熟线下巨头的另外一个营销渠道而已。但在中国,电子商务的角色十分奇妙。中国没有沃尔玛、希尔斯或塔吉特这样的全国性连锁零售商。原因很简单,疆域辽阔,现代经济历史过短。离开大城市,物流等基础设施严重匮乏,乡镇、农村居民基本无法享受现代零售体系的便利。
一个数据足以揭示本质:商场的覆盖率。世界上最饱和的市场是法国,每百万人平均有25家商场,美国人有将近10家,甚至韩国都超过了5家。但全球人口最多的中国的每百万人平均只能去逛一个商场,中国的零售整合率(即总交易额中前20名零售商的占比)仅仅是13%,与超过50%的西欧国家相比,明显处于发展初期。
多年来,中国的零售业无法真正让满足消费者满意。电子商务的出现,填补了空白,因此获得爆发式增长。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众多小微企业和草根阶层也得到了低成本创业机会,1500万人因阿里巴巴得到了就业机会,其中农民占到一半,其他还包括大学毕业生、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互联网的普惠性充分展示,这才是互联网力量的最佳写照。
未来的商业是C2B
中国电商的成长速度令人叹为观止,淘宝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亚马逊和eBay的总和,中国电商的规模也超过了美国。展望未来,淘宝很快会超过沃尔玛,坐上全球第一零售商的宝座。
但这仅仅是变革的开头。互联网的演进将沿着价值链一步一步前进,从下游的零售开始,顺流而上延展到物流,最后渗透整个供应链。网络平台很快就可以促进商业各环节的实时打通、实时协同,使得所有的商务变成电子商务。到了那个时候,如果你还不online,还不联网,你就太迟了,很可能已经被竞争对手抛在身后。
传统企业将面临重大危机,必须把流程搬到网上,与客户产生互动。没有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接收实时反馈,无法实现互联网时代所需的持续优化。企业online之后,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动模式也会跟着变,走向协同,来自消费者的数据也会渐渐流到供应链的上游,从而主导所有企业的决策判断。
这一模式推翻了工业时代的所有商业常识。聆听客户之声,意味着放下控制权,必定迫使企业改变传统做法以尊重客户价值。企业的运作方式必须更加柔性灵活,要减少计划,让决策自然产生。这已经不是从前科层制的线性控制模式,而是生态化、多元协同的逻辑;这是机械系统和生态圈的差异。机械系统能执行命令但无法演化,而看似缺乏效率的生态系统,才能够演变进化,遵循网络时代的规则。
这个商业系统的核心关键词是“C2B”。传统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是B2C,未来的商业是C2B,一切以消费者为导向。互联网思维的第一原则就是“用户至上”。虽然用户第一,这是所有人相信的理念,但只有在电子商务的时代,你第一次真正知道了谁是你的用户。如果你是做电商的,你知道每天是谁在你网上产生了消费,你第一次可以直接和消费者产生互动。所以,我经常讲,电子商务绝不仅仅是网上零售,不仅仅是渠道费用的节约。
客户和厂家之间的连接、互动才是电子商务最有价值的部分。而这样一种C2B的模式带来的消费者价值是个性化定制,这样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才能有溢价,才能有真正的客户忠诚度和品牌的黏性。能够实现这样的C2B的商业模式,必须形成新的“协同网”。这个概念,我们现在还无法清晰定义其精准含义。一个简单直观的推断概念是,那不再是一个封闭型的供应链,而是开放、共享、协同的价值创造网络。
没有数据就没有商业
商业逻辑趋向生态化,是社会迈进数据时代的必然结果。未来企业的核心资产不再是劳动力或资本,而是数据和创新能力。近期由小团队开发但又能市值过百亿美金的应用,例如美国的Snapchat和Whatsapp,都足以证明个体已经不需要庞大资本和劳动力,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聚集全球的客户群,创下佳绩。
未来商业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是数据是否实时交换,实时激发价值;数据就是商业的一部分,没有数据就没有商业,这才是商业的未来。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商业的各种门槛将陆续消失,商业的本质将因此而变。这是我们看到的未来新商业的一个基本的概况。
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大变革?我们讲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讲大数据时代,讲电商的未来,最后我们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真正改变了商业形态,这样的商业形态和工业时代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时代。最直观的比喻就是,一想到工业时代,就是线,就是螺丝钉的角色。工业经济的基本特征都是线性的,流水线供应链,要求的是标准化、大规模、低成本。但在互联网的时代,新的商业形态的未来是网,是C2B,是差异、协同、分享、合作、自组织、开放,这是新的价值观在新的技术平台上演化出来的一个更加令人兴奋的新商业。
经过15年的发展,电子商务依然在一个非常早的发展阶段,这两年大家做得很辛苦、电商、淘宝、阿里都很辛苦。为什么现在越来越难做,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转型期,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轨道。打法要创新,未来的赢家一定不用过去的玩法。
这样一个令人兴奋的大未来才是电子商务真正的主题,这是一个再创新的时代。所以,非常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阿里和所有的网商一起努力,继续不断地创新,梦想总是要有的,需要再多一点努力和坚持,让我们共创一个电子商务的大未来!
作者:曾鸣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vicken.net/3991.html
- 转载请注明: vicken 于 vicken电商运营 发表